本网讯(体育学院 钟小翠)2025年9月17日下午14:30分,一堂以“九三胜利日大阅兵”为引,以“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秋季思政第一课在图书馆多功能会议厅正式开讲。校党委副书记邓惠以深厚的历史情怀与时代洞察,带领师生穿越八十载时空,重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刻缅怀先烈,汲取奋进力量;邓惠副书记从抗战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总结与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讲授,此次听课的师生将近60余人。
以视频回顾伊始,2025年9月,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为铭记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我国隆重举行“九三胜利日大阅兵”,以1945和2025两个寓意深刻的车牌号致敬历史、展望未来,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珍视和平、矢志复兴的坚定信念。
首先邓惠副书记对历史进行回望:浴血奋战铸就民族丰碑。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从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到细菌战的暴行,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3500多万军民伤亡、6000多亿美元经济损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其次是深刻阐释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核心密钥——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邓惠副书记指出,从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到倡导并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到提出《论持久战》这一闪耀着战略智慧光辉的著作,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与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伪军,成为坚持抗战、夺取最终胜利的中坚力量。
穿越历史的硝烟,伟大的抗战精神熠熠生辉。邓惠副书记深情阐述了由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的抗战精神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她特别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例,这支“抗敌最早、时间最长、坚持最久”的英雄队伍,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平均每日作战超52次,其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战争史上书写下极为罕见的光辉一页。这份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的精神丰碑。
当代青年在和平年代更需以史明志。邓惠副书记在与学生互动中,学生代表表示:通过邓惠副书记的深刻讲解,深深领悟到了“抗战精神是我们不惧挑战、勇于担当、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在与教师互动中,教师代表表示,“我们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科研、教育、基层服务等领域践行初心。”开展“抗战故事宣讲”等活动,让年轻一代深刻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
展望未来,邓惠副书记聚焦当下与未来。联系到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大阅兵中那两辆寓意深长的阅兵车车牌——“1945”与“2025”,邓惠动情地说,这跨越八十年的对话,象征着英雄的见证与精神的传承。“我们是幸运的,生于一个美好的时代,生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抗战精神的火炬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她号召所有新时代师生,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史明志,以学增慧,以行践诺,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动力,不畏艰难,勇于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今天这节“思政第一课”既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他提醒着我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唯有铭记来路之艰辛,方能明晰未来之方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