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法学院 刘锦)为迎接30周年校庆,法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倪星教授,于11月17日下午来我校作《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创新》的学术讲座。法学院吴文平院长、法学院党委刘远辉书记、行政管理系刘锦主任和法学院全体师生共计30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活动。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对大国治理之道的探究,历来是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科共同的研究主题。倪星教授所做的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创新”,正是对大国治理主题的深度解析。
倪星教授认为要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需要从世界现代化理论谱系发展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宏阔视角出发,深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治理逻辑。在倪星教授的阐述中,可以得知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承继了世界现代化模式中的能动要素,更注重对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四大要素之间关系的理顺和重塑,构建了战略引领与协调分工的党政关系、宏观规划与合理赋权的政经关系、培育扶持与合作治理的政社关系以及秩序稳定和互惠合作的经社关系,形成了“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治理格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对西方式现代化资本中心逻辑的价值超越之所在,这也使得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崭新叙事。

倪星教授的讲座,用生动而凝练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英美模式、东亚模式、苏东模式的内涵与路径,并深刻总结了中国模式与英美模式、东亚模式、苏东模式的差异。倪星教授还针对中国公共治理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深刻的洞见与优化思路。倪星教授的讲座引导老师和同学们对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互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就公共治理领域的学术问题向倪星教授进行了提问和请教,倪星教授对于这些专业问题都一一进行了细致而具启示意义的学理化解答。

本次学术讲座获得了在场师生们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讲座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师生们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理解,而且对于中国公共治理的内在逻辑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座的开展将有利于引导法学院全体师生就专业问题的学习和教学科研的开展继续努力,并积极推进教学科研质量的全面提升开拓新局面。
倪星教授简介
倪星,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科学处处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现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建设与治理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专长主要为廉政与治理、行政组织与政府管理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数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