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在北京胜利召开。我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全国两会开幕盛况和相关报道,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同时我校广大干部师生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畅谈感想与体会。
学校党委书记 武电平:世界瞩目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等作出新部署,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培正师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机制,守正创新办好“大思政课”,守牢校园安全底线,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培育更多更好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培正力量。
校长、党委副书记 黄弢: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了教育强国建设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两会”上,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后,深感振奋,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走内涵式特色发展之路。我们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任务落实为契机,深化学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强化应用型办学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守正创新中勇毅前行,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书写培正学院的出彩篇章。
党委副书记 邓惠:研读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深感振奋。过去一年,我国在复杂形势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经济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约 30%,成绩斐然。在民生方面,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新增就业超 1200 万人,医保改革减轻百姓负担,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住得更舒心。这彰显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易钢: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报告提出的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刚刚颁布了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李强总理的报告是深入开展行动计划的有力措施。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也为我们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学校刚刚接受了教育部门的审核评估,我们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数量和质量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有特别的要求,必须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我们将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两会精神,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作出努力。
法学院院长 吴文平:2025年的全国两会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成为核心议题,展现出国家在科技变革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包括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扩大高中学位供给、优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举措,旨在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并强化人才支撑。高等教育领域新兴学科布局(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重点强调,以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两会教育议题的顶层设计彰显了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思维,其落地效果将深刻影响未来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张敬辉:听完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倍感温暖和振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开局之年,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的学习上来,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干部,我们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立足教育岗位,做好青年学子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学院党委将以学习两会精神为契机,以建设全省党建标杆院系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 王海宾:研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切感受到高等教育的战略支撑定位,高校需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创新为引领,打造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新生态。高校教师做“大先生”更要当“引路人”。我们需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人工智能时代,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价值观的塑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顺应时代的变化。同时,坚守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守正创新,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专业人才。
校团委学生副书记、经济学院22级金融工程1班 萧秀妮: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是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为我们青年大学生擘画了新的使命。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我为国家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我会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个人全面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紧密结合,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躬身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小我”与“时代大我”同频共振!
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 廖静宇: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通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我深感振奋与鼓舞。两会期间,诸多议题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民生福祉新提升、科技创新新突破,为国家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政府对青年就业、教育公平的持续关注,更是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与期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积极响应两会号召,不断学习新知,锤炼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