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刘陈)2025年7月17日,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我校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张华南教授应邀前往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为当地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AI时代教育教学新模式与新趋势”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是“2025年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一线教师的数字素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高屋建瓴:洞悉AI教育的未来图景
讲座伊始,张华南教授凭借其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的深厚学养,系统梳理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脉络、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他指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已从最初的辅助工具,演变为能够重塑教学模式、优化学习体验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教育将不再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单向传授,而是朝着“人机协同、个性化发展”的全新范式迈进。
“我们必须认识到,AI不是来替代教师的,而是来成就教师的。它将教师从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专注于学生的个性化引导、创造力培养和情感交流,实现更高质量的教书育人。”——张华南教授
张教授强调,AI时代教育的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智能化生成与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学情动态调整教学资源;二是教学过程的精准化分析与反馈,AI能够实时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教师提供决策依据:三是教育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打破“唯分数论”,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估。
二、深入浅出:AI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张华南教授在阐述前沿理念的同时,更注重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他结合国内外丰富的成功案例,生动展示了AI技术如何落地于真实的教学场景。从利用智能备课工具(如讯飞星火教师助手)高效生成教案与课件,到运用课堂互动平台即时掌握学生反馈,再到借助学习分析软件追踪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张教授的讲解具体而微,极具启发性。
他特别指出,教师应用AI的关键在于培养“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AI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环节,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技术。例如, 可以设计基于AI的探究式学习项目, 或利用AI虚拟助教进行分层辅导,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整体教学效果。这些具体的应用方法,为在场教师打开了教学创新的大门。
三、现场直击:启迪思想,点燃创新热情
在乳城镇中心小学的报告厅内,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师们座无虚席,聚精会神地聆听讲座。张华南教授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的演讲风格,以及大量鲜活的案例,牢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在互动环节,教师们跃提问,围绕AI工具在不同学科的应用、如何应对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等问题与张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培训不仅有理论讲座,更设有严格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学习成效。这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模式,体现了培训的务实性和前瞻性。
一位来自乡村小学的李老师在会后激动地表示:“张教授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以前总觉得AI离我们很遥远,今天才发现它能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很多痛点。我回去就要尝试用智能工具来备课,让我的学生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

四、服务社会:我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我校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体现。作为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教授、系主任及专业带头人,张华南教授将我院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学术成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主动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往基层。
通过此类活动,我校不仅为提升乳源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贡献了力量,也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弥合数字鸿沟做出了积极探索,还充分彰显了学校服务地方、回馈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我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化与地方的合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