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教务管理系统 本科评估网 善衡图书馆 校友会
管理后台
搜索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学校领导
    线上校史
    校园风光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 组织架构
    教学部门
    行政部门
  • 培正新闻
    培正要闻
    荣誉榜
    培正大讲坛
    一线动态
    校园文苑
  • 党建思政
    思政育人
    党建动态
  •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继续教育
    科研教研
  • 招生就业
    招生
    就业
  • 信息公开
    学校章程
    通知公示
    基本信息公开
智慧校园 教务管理系统 本科评估网 善衡图书馆 校友会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学校领导
    线上校史
    校园风光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 组织架构
    教学部门
    行政部门
  • 培正新闻
    培正要闻
    荣誉榜
    培正大讲坛
    一线动态
    校园文苑
  • 党建思政
    思政育人
    党建动态
  •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继续教育
    科研教研
  • 招生就业
  • 信息公开
    学校章程
    通知公示
    基本信息公开
智慧校园 教务管理系统 本科评估网 善衡图书馆 校友会
搜索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学校领导
    线上校史
    校园风光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 组织架构
    教学部门
    行政部门
  • 培正新闻
    培正要闻
    荣誉榜
    培正大讲坛
    一线动态
    校园文苑
  • 党建思政
    思政育人
    党建动态
  •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继续教育
    科研教研
  • 招生就业
    招生
    就业
  • 信息公开
    学校章程
    通知公示
    基本信息公开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
  • 继续教育
  • 科研教研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
  • 继续教育
  • 科研教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科研教研
科研教研

马院为“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精品思政课做好前期探索

发布日期:2025-09-17 浏览次数:

本网讯(马院 伍婷婷、罗政博)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2025年秋季将在广东所有高校开设“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精品思政课程。为了做好开课准备,积累第一手实践素材和经验,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慧与伍婷婷老师带领8位同学组成专门的实践团队,专项开展以“绿美广东”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紧扣课程建设需求,深入茂名高州柏桥村、湛江金牛岛红树林保护区、湛江徐闻大水桥水库、广州东濠涌等典型区域,从荔枝林的生态产业发展到红树林的生态保护实践,从水库大坝的水资源治理到城市水脉的生态修复,全方位挖掘绿美广东建设中的鲜活案例与治理智慧,为课程积累具象化素材。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学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更直接为“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精品思政课程开设积累经验。


探秘荔枝策振兴谱新篇

为探寻赋能乡村振兴的荔枝产业有效路径,汲取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励行”实践团深入茂名柏桥村等地开展调研实践活动,于实地探访过程中揭开乡村振兴的“荔枝密码”。

首站前往柏桥村村委会,通过与村委干部何主任交流,梳理出荔枝产业链的发展脉络。柏桥村荔枝产业采用“合作社+单干”的双轨运营模式,该模式雏形源自早期村民互助组织。20世纪80年代,老村长积极推动荔枝品种改良,完善农村交通网络,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产业链已拓展至初级加工与文旅活动领域。去年,公司将利润回馈社区,用于提升老人福利和修缮村道。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电商、外贩收购与冷链共同构建起保障体系。何主任着重指出,要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稳步向加工与服务业拓展,这为乡村振兴明确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与规划效能。

实践团成员踏入根子贡园,园内千年荔枝古树仿若活态博物馆。在与两位古树保护人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成员们得知,六位本土保护人秉持无偿守护的初衷,构建起抵御人为破坏与自然灾害的防护屏障。成员们在“天伦之乐”“千手观音”等命名别具一格的古树前驻足,扫描二维码形式的“身份证”,于记录树龄、品种的数字档案里探寻自然的年轮;倾听保护人讲述年轻一代传承的故事,使保护的责任如同荔枝的根系一般,在代际之间默默延续,续写着跨越千年的自然传奇。在果乡公司,实践团成员目睹了荔枝产业的“现代画卷”。在生产管理方面,严格恪守质量防线;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斐然,社会效益颇为突出,带动了行政村实现增收,乡村振兴专项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体验式产业参与呈现诸多亮点,诸如设置荔枝季开放日、定制荔枝树以及举办荔枝文化节等创新转型举措,皆将产业叙事转化为文化记忆。果乡公司秉持“产业+生态+人文”的三维逻辑,展现出企业在党建引领之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范例。


见证治水录智慧启新思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对大水桥水库这座多功能水利枢纽展开了深入调研。该水库通过蓄水,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城乡居民用水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依托大水桥水电站,持续输出清洁电力,以绿色能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达成了生态保护与能源利用的双重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库水质长期稳定维持在国家Ⅱ类标准,这一成果得益于周边区域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通过科学培育树苗、优化渔业生态平衡等方式,既保障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促进了周边渔业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变,充分体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模式。

大水桥水库管理处的股长李堪健为实践团成员系统且全面地介绍了水库的悠久历史,重点讲解了其在确保农业灌溉、保障城乡居民用水稳定以及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鲜活呈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粤西地区的实践成效。在座谈环节,双方围绕水库建设历程、未来规划以及现存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随着交流逐步推进,成员们不仅全面了解了工程建设各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更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此次深对话,使青年学子对新时代水利人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为切实的认识。


守护红林篇生态绘新卷

实践团深入湛江金牛岛红树林保护区,探寻这片全国范围内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红树林保护区的转型秘诀。通过和世桥村村委会许主任深度访谈,了解到当地借助构建“红树林资产”概念,使滨海湿地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创新性地推出“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共存模式,实现了红树植物“种下去”、水产品“养得活”,达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红树林保护和水产养殖发展双赢的新路子。与此同时,法律的威慑效应与生态教育相互协作,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挂牌成立红树林生态巡回法庭,集中审理涉红树林纠纷案件,建立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就地调解、就地执行、就地普法工作机制,实现了“化解一个纠纷、修复一片红树林”的良好效果。当地产业开发采用微改造策略,尝试推行“养殖体验+产品品鉴”的轻旅游模式。这些探索为“绿水青山”的转化路径提供了典型范例,书写着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共生智慧。


探寻水脉章共治开新局

实践团成员踏入东濠涌博物馆,系统了解东濠涌从历史到当下的生态变迁。这座隐匿于东濠涌畔,以“河涌治理”为核心主题的博物馆,不仅是广州水生态变迁的活档案,更以沉浸式展陈、多元互动设计,使实践团得以深入探寻城市与水共生的历史脉络,感悟“共治”理念的生态实践力量。

在东濠涌畔,成员们实地体验到了“水脉重生”所带来的生态蜕变。往昔的黑臭水体已然消散,鱼类回归构建起稳定的生物链,绿植覆盖率得以显著提高,本土植物与鸟类共同交织成滨水生态网络。随着河涌治理工作的推进,空气清新程度同步提升。滨水绿道串联起亲水平台,成为市民亲近和享受水韵的公共空间。志愿者清洁活动与专职维护人员,共同构成了“日常养护+公众参与”的管护体系。从污水治理到生态修复,从设施建设到长效维护,这条流淌的河道正以可感可见的变化,书写着城市水系治理的“东濠涌样本”,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


结语

本次实践中,实践团循着南粤生态治理的鲜活脉络,先后探访柏桥村荔枝全产业链、金牛岛红树林立体养殖基地、大水桥水库生态枢纽及东濠涌水系治理工程等典型案例,在实地观察与深度交流中,深刻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背后的实践伟力与时代价值。在山水相映的实践现场,实践团成员以青春笔触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生态答卷,为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绿美广东”线的实地考察结束后,师生共同进行了总结,写出多份实践报告,整理编辑了视频资料,为全面开设“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精品思政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下一篇 : 人文学院国创赛省赛1银2铜!首进国赛!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培正路53号

邮编:510830

电话: 020-86710202(招生咨询) 020-86710904(学校办公室)

校长信箱|书记信箱|董事会信箱

  • 招生二维码
  • 官微二维码

友情链接

  • 智慧树网
版权所有©广东培正学院 粤ICP备17036225号 粤公网安备44011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