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管理学院 曾营)5月15日下午,由广东培正学院与泰国博仁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泰文化教育讲堂——‘潮涌暹罗・泰好相逢’中泰建交 50 周年潮汕文化溯源与交融主题活动”第二讲在广东培正学院隆重举行,活动吸引了中泰两地众多师生及文化爱好者参与,为促进中泰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重要平台。
领导致辞:共叙中泰情谊,展望合作未来
博仁大学国际教育战略联盟副校长黄立德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代表博仁大学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向主讲嘉宾陈景熙教授致以诚挚谢意。黄立德副校长回顾了博仁大学与广东培正学院在教育、文化领域的深厚合作历程,强调了两校在推动中泰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博仁大学自1968 年创办以来,一直秉持 “教育强国、商道人才”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养的人才。此次讲堂活动是两校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将进一步深化中泰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博仁大学国际教育战略联盟副校长黄立德致辞)
广东培正学院副董事长、副校长梁嘉熹先生也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中泰友好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广东培正学院与博仁大学近年来紧密合作,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此次讲堂活动是两校深化合作、推动中泰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梁嘉熹副校长强调,潮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泰国等地影响深远。通过此次活动,希望进一步促进中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广东培正学院副董事长、副校长梁嘉熹致辞)
学术盛宴:深入解读泰国华人文化交融
本次讲堂的主讲嘉宾陈景熙教授是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潮汕侨乡与海外潮汕族群历史文化、海外华人宗教信仰等领域的研究。陈教授以“比里・帕侬荣家世考:泰国华人的通婚和同化研究”为主题,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他通过运用中泰双方的谱牒、墓碑、口述材料等家族史料,系统梳理了泰国潮籍政治家比里・帕侬荣的家族世系,深入探讨了中泰通婚对泰国华裔自我认同的影响以及对中泰文化交融的促进作用。陈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

(陈景熙教授给师生作报告)
活动意义:深化中泰文化交流合作
此次“中泰文化教育讲堂”第二讲的成功举办,是中泰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活动不仅为中泰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双方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也为推动中泰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广东培正学院与博仁大学将继续携手,以中泰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为平台,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为中泰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深化“中泰一家亲”的理念在青年一代中的认同与传承。


(泰国博仁大学会场)


(广东培正学院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