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教务管理系统 本科评估网 善衡图书馆 校友会
管理后台
搜索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学校领导
    线上校史
    校园风光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 组织架构
    教学部门
    行政部门
  • 培正新闻
    培正要闻
    荣誉榜
    培正大讲坛
    一线动态
    校园文苑
  • 党建思政
    思政育人
    党建动态
  •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继续教育
    科研教研
  • 招生就业
    招生
    就业
  • 信息公开
    学校章程
    通知公示
    基本信息公开
智慧校园 教务管理系统 本科评估网 善衡图书馆 校友会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学校领导
    线上校史
    校园风光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 组织架构
    教学部门
    行政部门
  • 培正新闻
    培正要闻
    荣誉榜
    培正大讲坛
    一线动态
    校园文苑
  • 党建思政
    思政育人
    党建动态
  •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继续教育
    科研教研
  • 招生就业
  • 信息公开
    学校章程
    通知公示
    基本信息公开
智慧校园 教务管理系统 本科评估网 善衡图书馆 校友会
搜索
  • 首页
  • 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学校领导
    线上校史
    校园风光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 组织架构
    教学部门
    行政部门
  • 培正新闻
    培正要闻
    荣誉榜
    培正大讲坛
    一线动态
    校园文苑
  • 党建思政
    思政育人
    党建动态
  •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继续教育
    科研教研
  • 招生就业
    招生
    就业
  • 信息公开
    学校章程
    通知公示
    基本信息公开

培正新闻

  • 培正要闻
  • 荣誉榜
  • 培正大讲坛
  • 一线动态
  • 校园文苑
培正新闻
  • 培正要闻
  • 荣誉榜
  • 培正大讲坛
  • 一线动态
  • 校园文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培正新闻 - 培正大讲坛
培正大讲坛

【第八十六讲】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举办海外名师讲学项目系列讲座展望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发布日期:2025-04-21 浏览次数:

本网讯(数科院 谢文兰)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对移动通信领域前沿技术的了解,2025年4月14日上午,我校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举办了主题为“Specul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的海外名师学术讲座,主讲人为英国莱斯特大学杨宏戟教授。全院师生近100人参加。

图1 刘远辉书记致欢迎辞


杨宏戟教授回顾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从1G到5G的演进,介绍了每一代移动技术的通信协议及技术标准,并指出5G虽然在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规模连接方面取得突破,但仍面临毫米波覆盖、能耗优化等挑战。他强调,6G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I)、通感算一体化、空天地海全域覆盖等创新方向,推动社会进入真正的智能互联时代。

在展望6G的关键技术时,杨宏戟教授结合当前移动通信技术,重点谈到了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和eMBB(增强性移动宽带)在6G的发展。杨宏戟教授指出5G的mMTC场景已实现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设备连接,支撑了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应用,在6G时代,mMTC将持续升级。6G技术将借助纳米级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人体植入设备,监测人的身体健康。在URLLC性能上,5G已经实现了毫秒级时延和99.99%的可靠性,但在复杂场景(如自动驾驶、密集干扰)仍存在抖动问题。URLLC在6G时代将通过AI赋能、量子通信融合等技术,支撑工业自动化、远程操控和车联网无人自动驾驶等对实时性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在5G时代,eMBB已实现峰值速率20Gbps,但6G将通过太赫兹通信 、智能超表面与光子学赋能,在速率、容量和能效这三个维度上实现跨越式突破。

杨宏戟教授指出,6G的发展需要全球合作,特别是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杨宏戟教授还提到了生物世界、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联系与作用。物理世界是基础,由物质与能量构成,是所有存在物的物质基础。生物世界是物理世界中的生命现象。数字世界则源于生物与物理世界,是人类的创造性产物,依赖物理世界运行,生物世界驱动。

图2 杨教授回顾移动发展史


在问答环节,现场老师踊跃提问,曾老师向杨教授请教了如下问题:“随着AI与物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下一代通信技术将如何实现与二者的深度协同?新一代技术标准是否会从底层协议层面为这些创新提供支撑?杨教授表示,当前通信技术正经历从“以连接为中心”到“以智能为核心”的变革,AI与6G的关系本质是“深度共生、双向赋能”。他强调,6G等新一代标准已将AI能力纳入底层架构设计,例如3GPP在5G-Advanced及6G标准中明确引入“网络智能化”模块,通过AI实现网络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管理。谢老师向杨教授请教了在6G时代,脑机接口技术将如何发展?杨教授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整个过程涉及到神经科学、信号处理、人工智能和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目前,专家已经开始初步研究脑机接口技术,建立“大脑-机器“的双向通信链路,但现在还不能精准采集到脑电波并转换为相应信号。在6G时代,随着通感一体化、AI边缘计算等技术发展,BCI技术将突破瓶颈,获得发展。

本次讲座不仅给师生带来了学术启迪,也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视野,为我们师生在通信领域的科研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3 合影留念


上一篇 : 【第八十七讲】中泰文化教育讲堂第二讲成功举办:共促中泰文化交流互鉴
下一篇 : 【第八十五讲】“易” 起学语言,开启多元职业路——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一言一语,话四海”讲座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培正路53号

邮编:510830

电话: 020-86710202(招生咨询) 020-86710904(学校办公室)

校长信箱|书记信箱|董事会信箱

  • 招生二维码
  • 官微二维码

友情链接

  • 智慧树网
版权所有©广东培正学院 粤ICP备17036225号 粤公网安备44011402000003号